图为“秘密的女体经历未修改版 另有一件或许并不算小的小事值得一提。关于骨笛的命名,学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主要来自于刘正国的坚持。笛在文献中出现较晚,《诗经》《左传》等先秦古籍有关音乐的记载中,涉及“笙、箫、龠、管、篪”等众多古代管乐器,却并没有笛。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笛生乎大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就贾湖骨笛的定名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一个祖先有很多后代,不应以其中一种后裔之名给祖先定名。贾湖骨管是中国管乐器的祖制,不应该用晚出现的名称为早出现的乐器定名。但他提出不必苛求某一种后代的名字,就以当下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称“笛”即可。就此中止了当时对贾湖乐器定名的讨论。但刘正国认为,以笛来命名,显然同样难逃“以后裔之名为祖先定名”之嫌。摄
中新网上海8月6日电 (陈静 喻文龙)由酒精性肝硬化引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出现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在上海消化内科专家的精心救治下,这位55岁的男子康复出院。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凶险的一种。”上海静安区市北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凯6日告诉记者,肝硬化最可怕的不是肝本身,而是引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他形象地比喻,肝硬化像一座“老楼”,静脉曲张鼓起的血管像年久失修的“水管”,不出事则已,若爆裂引发“血崩”,十分凶险。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每两名肝硬化患者,就有一人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血管里,每三条就有一条迟早会破裂,单次出血量可达1000毫升-20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量的1/4到1/2,死亡率高达20%;患者首次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首次出血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30%。
“预防胜于治疗。”李凯指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肝硬化的进展。”酒精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上述患者年轻时嗜酒,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同时,民众应保持均衡的饮食,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适量热量及维生素补充,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李凯强调,肝硬化早期不痛不痒,一旦出现腹胀、腹水、呕血等,应立即去查胃镜。对于有肝硬化家族史或长期饮酒史的人群,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至关重要。即便没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应2年-3年复查胃镜。一旦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立即干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完) 【编辑:张令旗】